简体中文 CN
  • 南国食品 微信

新闻资讯

News

海南海胆:藏在尖刺里的 “海中黄金”,鲜到让人舔壳

2025-08-26 1351 发布:南国食品

第一次在海南的海鲜市场见到海胆时,被它圆滚滚的样子逗笑了—— 紫黑色的外壳上长满尖刺,像个会移动的小刺猬,摊主阿叔用夹子夹住它翻转时,尖刺还会 “簌簌” 发抖,透着股笨拙的可爱。后来在渔民家尝过现剖的海胆蒸蛋,才明白为什么本地人说 “没吃过海胆,等于没到过海南”—— 那股子鲜到骨子里的清甜,是大海最慷慨的馈赠。

 

 wechat_2025-08-21_164324_717.png

海南的海胆藏在环岛的礁石区,退潮时最容易找到。渔民阿婆戴着草帽,手里拎着铁钩和小桶,在湿漉漉的礁石上挪步,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搜寻—— 海胆的颜色和礁石接近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找到一只就用铁钩轻轻一撬,海胆 “啪嗒” 掉在桶里,尖刺还在不安分地晃动。

“要挑刺硬、沉甸甸的才好。” 阿婆掂量着桶里的海胆给我看,“你看这只,捏起来硬邦邦,里面的黄肯定饱满。” 新鲜海胆的刺是有活力的,碰一下会收缩,要是刺软塌塌的,要么不新鲜,要么是 “空壳”。在三亚的后海,还能跟着渔民体验赶海,亲手捞上来的海胆,比市场买的多了层 “成就感” 的鲜。

海南最常见的是紫海胆和马粪海胆。紫海胆个头大,外壳直径能有10厘米,黄是橙黄色的,味道浓郁;马粪海胆个头小,颜色偏绿,黄是淡黄色,却带着更清爽的甜。老饕们说 “冬至后的海胆最肥”,那时候的海胆黄像凝固的蛋黄,铺满整个壳底,咬一口能鲜到眯眼睛。

在海南吃海胆,做法越简单越能凸显鲜味。最经典的“海胆蒸蛋”,是把海胆对半剖开,倒掉内脏,留下橙黄的海胆黄,然后往壳里打个鸡蛋,加少许清水和盐,上锅蒸5分钟。出锅时撒点葱花,用勺子挖着吃,鸡蛋羹滑嫩得像布丁,混着海胆黄的鲜甜,每一口都像在喝浓缩的海水精华。

胆子大的一定要试试刺身。新鲜海胆剖开后,用小勺把海胆黄刮下来,直接送进嘴里—— 口感像融化的黄油,绵密中带着颗粒感,先是淡淡的咸,接着清甜在舌尖炸开,回味还有点奶香。本地渔民喜欢蘸点米醋吃,酸能吊出更浓的鲜,吃完连勺子都要舔干净。

在海南吃海胆,可别错过一种野趣吃法”——碳烤海胆。将整只海胆架在炭火上烘烤,壳内水分慢慢蒸发,海胆黄逐渐缩成小块,还带着淡淡的焦香。此时的海胆鲜味愈发浓郁,口感堪比烤扇贝的升级版,配上一杯椰汁下肚,便是夏夜海边最惬意的享受。

这搭配的椰汁,以海南本地老椰子为原料制成,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南国食品的纯椰子粉。它精选海南新鲜老椰,采用低温冷萃技术,能最大程度锁住椰子的营养与本味,冲泡后椰香浓郁、口感鲜爽。早晚冲一杯,既能补充营养,又能享受这份天然美味,轻松解锁地道椰香。

 

 wechat_2025-08-21_164348_933.png

 

海胆黄看着像脂肪,其实藏着不少好东西。蛋白质含量比鸡蛋还高,而且是容易吸收的优质蛋白,健身的人吃再好不过。里面的不饱和脂肪酸能软化血管,本地人说“多吃海胆,老人小孩都结实”。

但别贪嘴,海胆黄的胆固醇不低,一次吃两三个就够了。渔民阿婆有个讲究:“海胆要现剖现吃,放超过两小时就不鲜了。” 要是买了鲜活海胆带回家,得泡在加了海盐的清水里,放冰箱冷藏,最多能存一天,吃之前闻闻,有腥味就别吃了。

在琼海的渔港,还见过用海胆黄做的酱料。把海胆黄和蒜蓉、辣椒混合,用来蘸海鲜或拌面条,鲜得能多吃两碗饭。这种酱料能保存几天,是把海胆的鲜“留住” 的好办法,带回家拌凉菜,瞬间能提升一个档次。

海南的海胆摊是道独特的风景。摊主在塑料盆里养着活海胆,旁边摆着小桌子和塑料凳,客人选好海胆,摊主当场剖开处理,几分钟就能端上桌。在海口板桥路的夜市,常能看到穿拖鞋的食客,捧着海胆壳吃得满脸满足,壳里的汤汁都要仰头喝干净。

有次在陵水的渔排上吃海胆,渔民的船停在海上,脚下就是清澈的海水,能看到鱼群游过。现捞的海胆剖开,黄多得快要溢出来,配着刚钓上来的石斑鱼,那顿饭的鲜,现在想起来还会咽口水。渔民说:“海胆是大海的味道,吃的就是这份‘现捞现吃’的痛快。”

离开海南那天,在机场看到真空包装的海胆黄,突然觉得没那么馋了。有些鲜味注定要在原地享用—— 带着海风的咸,礁石的腥,还有渔民手心的温度,少了哪一样,都不是完整的海南海胆味。

 

 wechat_2025-08-21_164518_749.png

下次再去海南,记得找个海边的小摊,点一份海胆蒸蛋,看着摊主麻利地剖开海胆,看着鸡蛋液在壳里慢慢凝固。当勺子碰到海胆黄的那一刻就会明白:原来大海的味道,就藏在这带刺的小壳里,简单,却足够惊艳。


wechat_2025-08-21_154414_021.png

0898-65809559
微信 南国食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