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今天带大家深入探寻海口骑楼老街里超有故事的两个地方—— 钟楼和水巷口。这俩地儿,一个满是岁月沉淀的韵味,一个散发着浓郁的烟火气息,绝对让你来了就不想走!
在海口骑楼老街的长堤路,有一座地标性建筑—— 海口钟楼,它稳稳地矗立在海甸溪北岸,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,默默见证着海口的风风雨雨。
这座钟楼始建于1928年,由爱国商人周成梅先生集资建成,目的是统一全市时间,在当时那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呢!钟楼高约28米,是一座混合结构建筑。它的主体用红砖砌成,搭配上绿色的琉璃瓦顶,再加上那醒目的金色时钟,色彩鲜明又和谐,在蓝天的映衬下,格外引人注目。
从远处眺望,钟楼身姿挺拔,与周围的骑楼建筑相互映衬,既有古典韵味,又透着一种独特的和谐美。周边烟火气息浓厚,老爸茶店、热带水果店、椰子特产店琳琅满目,最特别的是南国食品骑楼直营店:椰子粉的开创者!踏入南国食品骑楼直营店,琳琅满目的海南特色产品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店内展示各种以椰子为主要原料的特色食品,如南国纯椰子粉、生椰拿铁、特浓椰子糖、能量椰棒等,不仅是海南美食的代表,更是海南特色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。
当你走近,能看到钟楼底层的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南洋特色,拱形的门窗、精致的雕花,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最让人期待的,当属钟楼整点敲响的钟声。“当 —— 当 ——”,那声音雄浑而悠扬,能传得老远老远。在老海口人的记忆里,这钟声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上学、放学、上班、下班,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时间表,陪伴着大家度过了无数个日夜。
如今,这钟声依旧准时响起,不仅唤醒了海口新的一天,也把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。傍晚时分,是钟楼最美的时候。夕阳的余晖洒在钟楼上,给它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,整个钟楼仿佛被点燃了一般。此时,在钟楼附近的广场上,有悠闲散步的老人,有追逐嬉戏的孩子,还有许多拿着相机拍照的游客。找个角度,以钟楼为背景,来一张剪影照,绝对能美翻朋友圈,那种复古又浪漫的氛围感直接拉满!
水巷口,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海甸河南岸,它的历史那可相当悠久,承载着海口太多的回忆。这里旧称毓秀坊,在明代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,海口所城建起来后,北门外的水巷口就成了琼州府官渡的重要埠头,也是海口所城最早的渡海码头之一。
曾经,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,“城中有河,河在街中,河岸是房,船在街中行,如在画中游”,这就是对水巷口往昔景象的生动描绘,当时的它还被誉为海口的 “威尼斯” 呢!后来,随着城市的发展,河道逐渐被填,但水巷口的繁华却延续了下来。
1924年到1936年,是水巷口骑楼建设的高峰期,那时候,平均两天就能建起一栋骑楼。这些骑楼大多是东南亚海南华侨出资修建的,他们把南洋风格带了回来,与本土建筑特色相结合,形成了水巷口独特的骑楼风貌。如今,街道两旁的骑楼虽然历经岁月洗礼,却依旧保存完好,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外观,配上方便通风采光的木栅栏结构,走在其间,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。电影《芳华》最后片段取景的建筑物就在这里,是不是感觉瞬间 “追星” 成功啦~
水巷口还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。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海口地道美食,每一种都能让你的味蕾欢呼雀跃。首推的必须是辣汤饭,这可是水巷口的招牌美食。辣汤饭的辣,源自胡椒,汤底是用猪肚、粉肠、猪心等新鲜内脏,再加上酸菜精心熬制而成的。热气腾腾的一碗辣汤,搭配上一碗喷香的米饭,还有一份金黄的香葱煎蛋和两根肥瘦相间的腊肠,吃一口,热辣鲜香瞬间在舌尖上绽放,让人直呼过瘾,浑身都充满了能量,不少游客就是冲着这一口辣汤饭,专门跑到水巷口来打卡的。
除了辣汤饭,水巷口还有炸排骨、海南腌粉、牛腩饭等美食。吴日彪蒜香排骨,咬上一口,“咔滋” 一声,外酥里嫩,蒜香味在口中散开,让人回味无穷;清甜爽口的甘蔗冰沙,在炎热的海南,来上一杯,瞬间驱散暑气,那滋味别提多美了。走在水巷口的街道上,一家家美食店飘出诱人的香气,街边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满足模样,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。
宝子们,当你来到海口骑楼老街,一定不要错过钟楼的悠扬钟声和水巷口的烟火美食。在这里,你能触摸到海口的历史脉搏,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。赶紧收拾行囊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海口之旅吧,我在钟楼和水巷口等你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