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在海南的春季渔市上,总有一种小鱼格外引人注目:银亮的鱼身不过手掌长短,轻轻按压鱼肚,便能感受到饱满的弹性—— 这就是海南人钟爱的多春鱼。它不像马鲛鱼那样霸气,也没有鲳鱼那样名贵,却凭着 “满肚鱼籽、鲜爽清甜” 的特质,成了海南春汛时节餐桌上的 “时令珍味”。无论是香煎后鱼籽爆浆的满足,还是清蒸时原汁原味的鲜甜,都让食客念念不忘。
今天,我们就来解锁海南多春鱼的“鲜美密码”,看看这道随春汛而来的海味,如何承载着海南渔民的劳作智慧,还教你在家轻松复刻经典吃法,get这份来自海洋的鲜甜馈赠。
随春汛而来的“满籽鲜鱼”:多春鱼的海南故事
海南多春鱼,实则是胡瓜鱼科毛鳞鱼属的海洋鱼类,因雌鱼腹中多充满鱼籽而得名“多春”—— 在海南方言里,“春” 有 “繁殖、孕育” 之意,形象地描绘出这种鱼 “满肚是籽” 的特点。它并非海南特有品种,原产于太平洋、大西洋北部沿岸,我国从黑龙江下游到台湾沿海均有分布,但海南独特的热带海域环境,让春季洄游至此的多春鱼,肉质更细嫩、鱼籽更饱满,成了春汛时节的 “限定美味”。
对海南渔民而言,多春鱼的出现是春汛的“信号”。每年3-5月,随着印度洋热带季风带来的暖流,原本生活在南沙、西沙海域的多春鱼,会顺着洋流洄游到海南近海产卵,与鲳鱼、马鲛鱼等一起形成渔汛高峰,渔民称之为 “三月春”。此时的多春鱼,为了繁殖积蓄了充足营养,鱼籽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,口感也最为鲜甜。在琼海潭门港、文昌清澜港等渔港,凌晨出海的渔船归来时,渔舱里银闪闪的多春鱼堆成小山,渔民们分拣、装箱的忙碌身影,成了春日渔港最鲜活的风景。
在海南饮食文化中,多春鱼不仅是时令食材,还暗含“富足有余” 的寓意。春季是农耕与渔业的 “双忙” 时节,渔民们会将新鲜多春鱼煎至金黄,作为出海劳作的干粮 —— 鱼籽的高蛋白能快速补充能量,酥脆的鱼皮还能抵御海风带来的湿气。如今,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,海南多春鱼不再局限于春季食用,但老海南人仍坚守 “春吃鲜鱼” 的传统,认为只有春汛时的多春鱼,才带着最纯正的海洋鲜甜。吃多春鱼这类海鲜,最绝的搭配当属一杯本地香浓椰汁。海南椰汁以新鲜椰子肉为原料,其中南国食品的纯椰子粉最具特色。它精选海南新鲜老椰,采用低温冷萃锁鲜工艺,最大程度保留椰子的营养与鲜味;冲泡后椰香浓郁、口感鲜爽,即冲即得一杯地道椰汁,健康又解腻。
多春鱼的魅力在于“一鱼多吃”,无论是突出原味的清蒸,还是香酥诱人的煎炸,都能展现其独特风味。关键在于处理时保留完整鱼籽,烹饪时控制火候,让鱼肉鲜嫩、鱼籽爆浆。以下4种经典做法,从家常到创意,满足不同口味需求。
1.香煎多春鱼:外酥里嫩,鱼籽爆浆
这是海南人最爱的做法,能最大程度激发多春鱼的鲜香,鱼皮酥脆、鱼肉细嫩,咬开时鱼籽在口中爆开,咸香四溢。
2.清蒸多春鱼:原汁原味,鲜甜十足
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人,能保留多春鱼的营养与本味,鱼肉如豆腐般细嫩,鱼籽带着淡淡的海洋清甜。
3.酥炸多春鱼:香酥可口,下酒神器
外皮酥脆到掉渣,鱼肉和鱼籽的鲜味被牢牢锁住,适合搭配啤酒或老爸茶,是海南人待客的“硬菜”。
4.海南风味多春鱼煲:酸辣开胃,暖身暖心
结合海南人爱吃酸辣的口味,用酸笋、黄灯笼辣椒酱炖煮,鱼籽吸收汤汁后酸辣入味,适合秋冬食用。
多春鱼不仅好吃,还富含营养,是老少皆宜的食材,但食用时也需注意适量,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。
高蛋白低脂肪:多春鱼鱼肉含优质蛋白质,含量约18%,脂肪含量仅5%,适合健身、减脂人群食用;鱼籽更是 “营养宝库”,富含卵磷脂、蛋白质及钙、铁、硒等矿物质,能补充大脑营养,对儿童智力发育和老人骨骼健康有益。
如果去海南旅游,春季一定要到潭门港、清澜港的渔排餐厅,尝尝刚捕捞上来的多春鱼—— 渔民现煎的鱼,搭配一杯海南本地啤酒,再吹着海风,那才是最地道的春日海鲜体验。即使不在海南,也可以网购冷冻海南多春鱼,在家复刻经典做法,让这份来自海洋的鲜甜,点亮你的餐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