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凌晨五点的海口板桥路,已经飘起了粉汤的香气。穿花衬衫的阿叔支着煤炉,铝锅里的螺汤咕嘟冒泡,竹漏勺里的米粉在沸水中打了个滚,捞进碗里,铺上鲜虾和瘦肉,最后浇上滚烫的汤—— 海南人的一天,就在这碗热乎的粉汤里醒了过来。
在海南的早餐江湖里,粉类是绝对的主角。文昌人的早晨属于抱罗粉,米粉丝滑得像绸带,必须用海螺和猪骨同炖的汤来配,撒上牛肉干、花生和酸笋,最后淋一勺黄灯笼辣椒,辣得鼻尖冒汗才够味。老文昌人会告诉你:“粉汤里的螺,得是凌晨刚捞上来的,不然鲜度差一半。”
万宁人更爱后安粉,猪骨熬的汤要奶白,虾饼得现炸,泡在汤里吸饱汤汁,咬下去咔嚓响。在万宁的老街巷里,常能看到阿婆蹲在矮凳上,端着比脸还大的碗,嗦粉的声音比早市的叫卖声还响亮。
海口人的早餐选择更丰富:腌粉要拌着花生酱和酸笋吃,配碗海螺汤解腻;伊面得用油炸过的粗面,加个溏心蛋,汤里飘着虾的鲜;甚至连海南粉,也要分“干拌” 和 “汤粉” 两派,争论起来不亚于甜咸豆花之战。
海南人的早餐,总得配点什么喝的。老盐柠檬茶是夏日标配,咸酸的柠檬汁混着冰块,一口下去暑气全消,连本地人都要一天喝两杯;鹧鸪茶用大壶泡着,深褐色的茶汤带着草木香,配着油腻的炸物喝,解腻又刮油。
在海南,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现榨椰奶——用纯纯的椰肉直接打成浆,无需额外加糖,甜度就已恰到好处。尤其在文昌的椰子摊,老板会当着你的面剖开椰子,麻利地挖取椰肉、启动机器榨汁,全程不过五分钟,捧起杯子喝时,满口都是新鲜椰肉特有的清香,纯粹又治愈。
若想随时随地喝到这份椰香,南国纯椰子粉便是绝佳选择。作为中国第一包椰子粉的发明者,南国始终专注椰味本真:精选海南新鲜老椰为原料,采用国际领先的低温冷萃工艺,最大程度锁住椰子的营养与天然风味,冲泡后椰香浓郁、口感纯正。
它的用法也十分灵活:可直接冲调作为早餐或下午茶,也能用来制作糕点、清补凉、炖燕窝,或是搭配水果做成特色饮品;夏天冲好后放进冰箱冷藏3小时,入口更添几分冰爽,轻松复刻地道海岛滋味。
还有那种用本地咖啡豆煮的黑咖啡,苦得纯粹,配着炼乳喝,甜苦交织,是老爸茶店的灵魂。阿公们坐在塑料凳上,端着咖啡杯聊天,能从晨光熹微聊到日上三竿。
老爸茶店的早餐桌,永远少不了炸物的身影。炸鸡翅要裹着薄薄的面衣,咬下去外皮酥脆,肉汁能溅出来;炸番薯丸是用本地黄心番薯做的,甜糯中带着焦香,蘸点炼乳吃,甜得发腻却让人停不下来。
最经典的当属炸虾饼,面糊里裹着整只小海虾,在油锅里炸得金黄,边缘翘起来像朵花。海口的老摊主炸虾饼有讲究:“油温七成热下锅,翻三次面,多一秒就焦,少一秒不脆。” 刚出锅的虾饼趁热咬,海虾的鲜混着面香,连壳都能嚼碎。
还有那种三角形的炸菜包,外皮炸得像饼干,里面是粉丝和萝卜丝,咸香带点辣。在琼海的早市上,常有阿婆推着小车卖,一块钱两个,配杯老盐柠檬茶,就是最简单的快乐。
海南人的早餐也有“小清新” 的一面。艇仔粥得用生滚的方式,白粥里加鲜鱿、瘦肉、花生和葱花,撒点胡椒粉,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。在三亚的渔港边,渔民出海前必喝一碗,说 “暖了胃,才能顶得住海上的风”。
蒸点里藏着更多巧思。虾饺的皮要薄得透光,里面的虾肉得弹牙;马拉糕得发得松软,气孔像海绵,带着红糖的香;就连最简单的蒸包子,也要包着椰子丝和花生馅,咬下去满是椰香。
陵水人早上爱啃“薏粑”,糯米团裹着椰丝花生馅,蒸得软乎乎的,老一辈说 “吃了能祛暑气”。在陵水的菜市场,卖薏粑的阿婆会用芭蕉叶把糕点包起来,叶子的清香渗进糯米里,打开时还带着草木的气息。
在海南待得越久,越发现早餐不只是填饱肚子,更是生活的仪式。粉汤的鲜、炸物的脆、粥品的暖、饮品的爽,交织成清晨最热闹的烟火气。就像海口巷口的老摊主说的:“我们海南人,早上吃得香,一天才有劲干活。”
如果你有机会来海南,一定要早起一次,钻进巷子里的早餐摊,点一碗粉汤,加个炸虾饼,再配杯老盐柠檬茶。看着周围的本地人边吃边聊天,你会明白:原来幸福可以很简单,不过是清晨的一碗热汤,和身边的人间烟火。